- 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 ( http://61.219.67.208/Default.asp )
-- 教育論壇 ( http://61.219.67.208/ShowForum.asp?forumid=58 )
--- 教育論壇:為評鑑而評鑑 一場災難 ( http://61.219.67.208/fbbsxp/ShowPost.asp?id=7894 )


作者︰test
發表時間︰2011/5/24 下午 12:54:03

台灣立報

教育論壇:為評鑑而評鑑 一場災難
 2011-5-17 22:45 作者:羅德水

就在越來越多大學教師挺身控訴大學評鑑如何傷害台灣高教之際,家長組織、校長團體卻加緊推動教師評鑑入法,特別是在各基層工會陸續成立後,家長聯盟更以公開信要求國、民兩黨表態,所持理由不外是教師評鑑可以提升教育成效、可以處理不適任教師、多數教師本身都支持教師評鑑、連大學教師與法官都要評鑑憑什麼中小學教師獨獨不必評鑑等。

追求績效 強加基層責任

按照支持者的講法,彷彿教師評鑑有如一劑具有神效的萬靈丹,服用以後台灣的教育問題就能迎刃而解,僅此一端,評鑑背後所反映出的績效主義與速成思維表露無遺,實與強調樹人不講究速效的教育本質格格不入。

無可諱言,一國一地之教育良窳,教師當然扮演重要角色,除此之外,更取決於國家對教育的投資、取決於教育法制是否健全?教育政策是否專業可執行?甚至取決於家長與社會對教育的認知及態度。

教師評鑑最大的問題,就在於不去正視錯置的教育經費,不去修正落後的教育法規,不去檢討錯誤的教育政策,不願意秉持專業與家長對話,不願意正視整體社會日益扭曲的教育價值,而只是一味將教育成敗簡化成教師責任,就彷彿只要實施了教師評鑑,台灣所有的教育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。

然而,基層教師幾時擔得起這樣的責任?誠如我們所共見,基層教師的呼喊,既無法增加教育經費的投資,也改變不了不當的經費配置;就算教師組織努力把關,大多時候,教育官員仍然寧願媚俗地制訂違反專業的政策,教師對教育固然重要,但在台灣,基層教師多數時候只能扮演執行官定政策的工具性角色。

推動或是箝制教師成長

或者,我們暫且假定非實施強制評鑑否則無以救教育,那麼,接著就必然要面對教師評鑑的第二個問題,究竟教師該要如何評鑑?通過什麼樣評鑑指標的教師才是所謂適任的教師?要談教師評鑑入法,不能不先回答,入法的是形成式的評鑑?還是總結式的評鑑?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,形成性評鑑乃在於透過評鑑機制,達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之目的,總結性評鑑則與教師之績效、考核連結,目的在於獎優汰劣。

職是,即便評鑑非推動不可,總要先確定到底是實施形成性評鑑或是總結性評鑑?才能接著談評鑑的內容與指標,而非如同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所宣稱的,先將教師評鑑納入教師法並明訂時程,「以使各方願意積極研擬評鑑內容」,持平來說,這樣的推動方式除了坐實為了評鑑而評鑑的批評外,全然無助於化解歧異。

確定了評鑑的種類,評鑑的指標、具體的內涵、實施的程序,又是另個問題。不妨這樣思考,如果評鑑真如官方所言廣受支持,多數中小學教師究竟在反對什麼?要化解教師的疑慮,教育部或許應該正視這些問題:

教育熱忱如何評鑑?勇於抗拒錯誤政策,究竟值得表揚?還是必須淘汰?是要鼓勵教師多與學生互動?或是埋首報表?目前屬試辦性質的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,實施迄今其評鑑結果能否如實反映教師專業?參與試辦計畫的學校與教師之專業提升了嗎?有什麼足堪信任的指標或數據讓我們相信,已經參加試辦評鑑計畫的教師,要比那些尚未參加或因疑慮而拒絕參加的優秀?

即便國人皆曰教師應該接受評鑑,也不表示在尚未釐清為何評鑑如何評鑑前,就要推動評鑑入法,大學評鑑的傷害是現在進行式,十多年來,危害深遠的各項教育政策也還殷鑑不遠,誰來保證為評鑑而評鑑,不會是另一場災難?

(教師)

▲ 2009年4月7《親子天下》針對全國中小學導師及校長進行「全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意願調查」,結果顯示,近6
成導師同意「教師應接受評鑑」,但反對把評鑑與升遷、敘薪結合。(圖文本報資料室)


作者︰test
發表時間︰2011/6/2 上午 12:13:31

但這就是長官要的,升官就靠這,不燃布評鑑要靠甚麼


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 - Powered By BBSxp

Copyright 1998-2005 Yuzi.Net
Powered by BBSxp 5.16/Licence © 1998-2005
Script Execution Time:0ms